以各類鋼材成型的工業零件施以表面硬化處理為常見的工法,但往往受限於批覆層異常磨耗或剝落
,造成工件的壽命減短、損壞。對此類工件施以超冷處理除了可以有效使硬化層結構更細緻,更耐磨,同時亦可改善硬化層與基材的結合效益和消除結合面的應力,使兩者更緊密合結合,增加強度,使工件壽命增加。
以各類鋼材成型的工業零件施以表面硬化處理原因有許多種,之一是希望鋼材經表面硬化處理後,能增大表面之抗磨耗性及表面強度,同時內部仍保持原來強韌性質,藉以承受較大的扭力及防止表面猝裂。另有一原因是降低成型的難度,例如因工件本身外觀的因素造成熱處理困難,或者若先對鋼材施以熱處理,將會增加後續的切削成型加工的難度,同時也會增加施作時刀工具的異常磨耗...等.
常見的表面硬化法有高週波硬化法 ( High-frequency induction hardening )、滲碳法( Carburizing )、氮化法 ( Nitriding )、滲碳氮化法 ( Carbonitriding ) ...等,鍍鈦亦屬此類工法。然而各種表面硬化法甚至是複合強化法,在表面硬化層與基層間之結合晶界難免會殘留應力,此應力將直接影響該工件的品質與壽命。
常見的表面硬化法有高週波硬化法 ( High-frequency induction hardening )、滲碳法( Carburizing )、氮化法 ( Nitriding )、滲碳氮化法 ( Carbonitriding ) ...等,鍍鈦亦屬此類工法。然而各種表面硬化法甚至是複合強化法,在表面硬化層與基層間之結合晶界難免會殘留應力,此應力將直接影響該工件的品質與壽命。
下圖為一常見的齒輪(減速機用齒輪),材質為鎳鉻鉬合金鋼,本公司特取來施作超冷處理前後改善的比較.所有測試工件皆為同一批材料、同一批加工製程,成型後同一批滲碳處理,為的是要有一個最相近的條件,比較超冷處理前、後的微結構差異和齒輪工件壽命的比較。將受測工件部分留置未施作超冷處理,作為原型的基準件,其餘工件經本公司施以超冷處理.

取一只經本公司超冷處理後的減速齒輪,連同預留未超冷處理的齒輪樣品,送交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SGS),執行金相檢測,其使用試驗設備為 Olympus BX-51 Optical Microscope ,参考規範為 ASTM E3 Standart Guide for Preparation of Metallographic Specimen 。兩只齒輪的金相觀測點皆為相對的位置。

如圖 1、2,為未經超冷處理的工件,觀察其金相,其批覆層與基材結合情形可謂涇渭分明,批覆層與基材兩者結合晶界明顯,很明顯的交織現象不良。

如圖 3、4,為經超冷處理的工件金相觀察結果,硬化層明顯交織滲入基材,使得金相明顯優於未經超冷處理的工件。由於硬化層穩定結合於基材,使得剝落情形大大降低,經工件提供者深入測試、使用,該減速齒輪壽命顯著提升。
表面硬化的刀、工具、零件受限於硬化層與基材結合之優劣,使得壽命常常未達預期,經本公司實際驗證,超冷處理除可增加表面之抗磨耗性及表面強度,同時有效改善硬化層與基材結合情形,消除因結合所產生的應力,有效的提升品質、壽命。相似的應用也有鍍鈦、鍍陶瓷...等。

上圖則為測試工件基材的金相觀察,亦即鎳鉻鉬合金鋼未經正常熱處理程序,經超冷處理後之金相變化亦為較優異,常應用在熱處理前改善材質,以達到更好的熱處理結果。